close

【寶寶照護】如何正確幫寶寶拍嗝

Default_knowhow_writer  Small_18

作者:文/謝宜桂

出處:媽媽寶寶雜誌

備註:採訪諮詢/臺安醫院護理部督導劉文琪;攝影/陳炳煌;演出/漂亮媽媽徐僑芬&寶寶


寶寶出生後,拍嗝幾乎是每個新手父母必修的一門課,為什麼一定得幫寶寶拍嗝呢?面對軟趴趴的新生兒,新手父母究竟應該如何正確的幫寶寶拍嗝呢?長輩、親朋好友、專家教的姿勢與方法,哪種才是最正確與快速的拍嗝方法呢?

拍嗝對寶寶的重要性
臺安醫院護理部督導劉文琪說,這是因為寶寶雖然在媽媽肚子裡住了十個月,事實上卻還有很多器官發育還未完整、成熟,包含消化器官等,如:賁門擴約肌(位於食道與胃的交接處擴約肌),食道短加上蠕動性較差,且胃的容積尚小、排氣較慢,容易會有胃食道逆流的現象,而出現吐奶、溢奶現象。此器官通常一直要到寶寶 3~4個月大後發育才較為完善。
雖然目前廣泛建議媽媽哺餵母乳,但是還是有很多寶寶在喝配方奶,喝配方奶的寶寶因為多以瓶餵方式餵食,容易喝到空氣,若空氣進入消化系統,寶寶無法排氣,奶跟氣一直出來,導致嚴重的吐奶、嗆奶、溢奶情況,有時會造成寶寶猝死,這也是劉文琪督導強調一定要幫寶寶拍嗝的重要性。

拍嗝時間
很多爸媽會問,幫寶寶拍嗝到底要拍多久,是否一定要拍出嗝來?劉文琪督導表示,只要拍5-10分鐘,並不一定要拍出嗝來,因為拍嗝時間太久,或力道過大,對於脆弱的新生兒而言,也會感到不舒服,當寶寶空氣並未吸入太多,不一定有嗝氣。寶寶若沒有打嗝,媽媽又很擔心,她建議只要用直立抱姿,保持寶寶背脊直立,時間約20分鐘,真的很不放心的話,就讓寶寶保持右側臥的睡姿,左右側臥其實都可以,較建議右側臥的原因,是消化道的解剖結構位置,若還有空氣未排出,萬一發生嗆奶或溢奶是順著右邊嘴角流出,比較安全。

影響打嗝因素 
劉文琪督導說,每個寶寶都能拍出嗝氣。但非每一次寶寶都能拍出嗝來,有很多影響的關鍵點。
喝奶量
因為每個寶寶食量不一致,有時是寶寶沒喝飽所以沒打嗝,也有可能因為喝太多,氣已經壓在消化道,可能要拍很久才會拍出嗝來,劉文琪督導建議可以在寶寶餵奶一半時,就先拍嗝,再繼續餵食,若寶寶仍然沒有打嗝,可不用勉強,保持直立抱姿,讓氣體自然上升排出。
空氣量
當寶寶並未吸入過量空氣時,並不一定會在當次拍出嗝氣,這跟奶嘴設計、孔洞大小也有關聯。通常親餵母乳的寶寶較不容易有這個問題,吸入空氣的機率很低,不必一定要拍嗝。親餵母乳是最好的,因為親餵母乳的寶寶,必須耗力氣、用力吸吮,會隨著媽媽的身體挪動位置,加上有時媽媽餵食母乳的姿勢採直立式,這時寶寶的整個消化道系統是通暢的,若媽媽不放心還是可以幫寶寶拍嗝,若沒拍出嗝來,就盡量讓寶寶保持右側臥。
配方奶
基本上餵食配方奶較容易產氣,且配方奶的分子大小,是否容易消化吸收都是原因之一,每個寶寶對配方奶吸收程度不同,尤其配方奶在餵食時,寶寶的位置幾乎是保持固定不動,照護者都抱的緊緊的,建議喝配方奶的寶寶,爸爸媽媽最好要幫寶寶拍嗝,避免讓寶寶沒拍嗝就平躺或讓寶寶平躺著喝奶,一定要將寶寶抱起來餵食,較為安全。
體質
基本上只要喝到空氣,寶寶就會打嗝,但有的寶寶本來就容易打嗝、容易產生嗝氣,這是體質問題,跟寶寶腸胃吸收程度有關,加上每位寶寶消化器官、解剖構造的不同,寶寶對於打嗝的快慢、頻率情況也會不一樣。

寶寶能否自行打嗝?
劉文琪督導說,喝完母奶、配方奶,若沒有幫寶寶拍嗝,原則上只要保持直立抱姿20-30分鐘,空氣較輕會上升,慢慢的自然會排氣,寶寶一樣會打嗝,劉文琪督導分享,拍打嗝的另外用意,是動作帶有安撫作用,寶寶其實是很喜歡被輕拍背部的。

睡著仍需拍嗝
新生兒邊喝奶邊睡覺,當寶寶睡著了,很多爸媽、甚至是長輩都會猶豫著還需要幫寶寶拍嗝嗎?會不會驚醒寶寶?關於此點,劉文琪督導表示,即便寶寶睡著,仍然需要幫寶寶拍嗝。寶寶不會因為睡著就不打嗝,嗝氣一樣會排出,新手父母有時會輕忽,因寶寶睡著就直接放下平躺,其實吐奶、溢奶症狀是反射行為,發生嗆奶是非常危險的。劉文琪督導強調,睡著的寶寶更是需要拍嗝,且一定要抱起來拍嗝,重點在於拍嗝動作要輕柔、正確,避免力道過大,不用拍的波波作響,讓寶寶不舒適或吵醒寶寶。

正確拍嗝法解說
劉文琪督導說,幫新生兒拍嗝並沒有想像中困難,只要方式正確,就能幫助寶寶排出肚子裡的空氣,減少吐奶與溢奶的情況,她建議,以下兩種方式?寶寶拍嗝。
方法1.
爸爸媽媽可一手托住寶寶的頭,另一手支撐寶寶的屁股,將寶寶位置調整好,讓寶寶的臉可以靠在大人肩膀上,手掌略為拱起,使手心呈半圓弧、類湯匙狀,用空掌的方式輕拍背部,從背脊或腰部位置,由下往上拍,利用震動原理,慢慢的將寶寶體內空氣拍出來。
方法2.
讓寶寶坐在爸爸或媽媽的大腿上,身體側面稍微靠著媽媽胸口,媽媽以虎口托住寶寶下巴、脖子位置,先在寶寶背部輕柔畫幾個圓圈後,一樣以空掌的方式拍打寶寶背脊。

注意事項
劉文琪督導強調,幫寶寶拍嗝時,照護者一定要注意自身力道控制,畢竟新生兒還有很多器官正在發育,尤其拍打位置若不正確,誤拍打到腰際兩側的腎臟,會傷害到寶寶的器官。尤其寶寶喝完奶後,忌諱搖晃寶寶,網路上盛傳的「逆時針轉圈法」,劉文琪督導並不鼓勵,雖然這樣的旋轉方式,寶寶或許能自行打嗝或排氣較快,但搖晃容易讓寶寶昏眩,甚至陷入昏睡,導致寶寶變成「Shake Baby」,產生「嬰兒搖晃症候群」的症狀,畢竟寶寶腦部器官仍相當脆弱,搖晃太大力,很可能有腦出血的風險。

小辭典:嬰兒搖晃症候群
嬰兒搖晃症候群指的是多次並快速的搖晃,在短時間內劇烈的搖晃寶寶,頭部以頸部為軸心,在不同方向劇烈的加速與減速晃動下,寶寶頭部雖沒有直接碰撞到堅硬的物品,也會形成腦部傷害。嬰兒搖晃症候群是嬰幼兒因為外力傷害,而導致死亡或是肢體障礙的主要原因。當寶寶被劇烈搖晃後,可能會出現一些症狀,包括不安、嗜睡、不停的流口水、四肢無力、抽搐痙攣、嘔吐、乃至呼吸加快、體溫下降和心跳過慢;嚴重者呈現昏迷、心跳停止、瞳孔放大甚至死亡。

 

原文刊載於2010年09月號《媽媽寶寶雜誌》;詳細文章內容,請至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站www.mombaby.com.tw閱覽


本文引用自http://www.babymap.com.tw/knowhow/show/216-%E5%A6%82%E4%BD%95%E6%AD%A3%E7%A2%BA%E5%B9%AB%E5%AF%B6%E5%AF%B6%E6%8B%8D%E5%97%9D
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戀兒媽咪 的頭像
    戀兒媽咪

    戀兒媽咪の部落格

    戀兒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